專業技術

HumanResource_new.gif

JC-BRAKE煞車來令片升級的最佳選擇

Ⅰ研發→Ⅱ測試→Ⅲ製造→Ⅳ品管→Ⅴ銷售

Ⅰ來令片研發:開發各類型磨擦材質(骨材),並提升其耐高溫、耐磨度 及磨擦係數(µ)值。

Ⅱ來令片測試:針對已開發之來令片磨擦材作相關測試(研磨測試機)。

測試內容如下:

1:來令片脫落強度、2:來令片磨擦係數、3:來令片溫度曲線、4:來令片耐磨度(里程數)。

Ⅲ製造:選定測試合格之磨擦材質量產共分為A:鋼材、B:基材、C:成型三部分。

A 鋼材:高溫測試→表面噴砂→防鏽處理→鋼印(Logo)。
A 說明:高溫測試=避免煞車時因高溫產生變形發生危險。
A 說明:噴砂防鏽=避免來令片與煞車夾具因生鏽卡死。
A 說明:鋼印(Logo)=產品責任歸屬標示。
A 說明:例:JC NF42 FG JC=品牌 NF42=磨擦材質編號,
A 說明:例:F=0~250℃(低溫) G=250~680℃(高溫) 時之磨擦係數(µ)值。
A PS:磨擦係數(µ)經濟部工業局金屬中心為0~450℃,

JC-BRAKE來令片耐溫:
一般道路0~680、運動休閒0~880、競速賽車0~880、方程式賽車0~980
B 基材:磨擦材(骨材)測試→攪拌→冷壓成型(骨材+隔熱材)(隔熱材功能說明)。
B 說明:磨擦材(骨材)測試=按照各車型設計進行相關的物理特性測試(ISIR)。
B 說明:攪拌=對選定之磨擦材適當攪拌使其密度平均。
B 說明:冷壓成型=將磨擦材及底層隔熱材壓鑄成型。
C 成型:熱壓(鋼材+基材)→溫空烤箱→防鏽烤漆→印製批號。
C 說明:熱壓=利用高溫將鋼材與基材壓鑄成型。
B 說明:溫空烤箱=依來令片設計之溫度進行高溫烘培。
B 說明:防鏽烤漆=對已成型之來令片進行二次防鏽避免卡死。
B 說明:印製批號=對品管合格之來令片印製批號。
B 說明:例:9A-001、9=西元1999年、A=1月(1~12月分別為A~L)、001=品管人員代號。

Ⅳ品管:對成品作相關之品質檢驗,檢驗合格時並確認品管批號。

Ⅴ銷售:配送至汽車製造廠及各銷售單位。

 

機油基礎知識

一、基礎油的製法與引擎潤滑油的種類

 不單是引擎潤滑油,所有的石油製品都是將原油經由蒸餾過程所產生的。而基礎油也是這樣製成的。潤滑油品製造以基礎油基 (Base Oil) 與添加劑調製而成,一般分為「全合成油」、「合成油」、「礦物油」,係以其基礎油的油基作分類。

基礎油大致有二種:一是以原油經提煉和精製之天然礦物油;另一則是化工原料經化學合成的方法製成之合成基礎油。如以礦物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者稱為礦物油,以合成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者稱為合成油,合成油又分為全合成及半合成 )。

 

二、全合成油

全合成機油顧名思義就是完全都是100%合成的機油,這類機油的包裝往往會見到 100% Synthetic 、Fully Synthetic或是德文VOLL SYNTHESE之類的標示,其字義代表著『全合成機油』,全合成機油或許應該稱為潤滑脂,這是因為原油在幾經化學改變及添加多種特殊物質時,已可展現抗老化、抗磨損、抗泡劑、清淨、流動率快等多項功能,所以價位上會比一般的機油來的高,而且油的品質也可控制得很好。

 

三、合成油

合成機油介於礦物油與全合成油之間,當我們在察看此類油品的包裝時,通常上面會印有Synthetic ﹑Semi-Synthetic, Synthetic Based, Synthetic technology或者是德文SYNTHESE 的標示,而不論是英文或德文,其意思都是『半合成機油』或日文的『部份合成油』或簡稱為『合成油』。合成機油通常是由礦物油以及部份的合成油,依照各廠商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,當然其中也會添加特別的物質來提昇油質。

 

四、礦物油

礦物油,基本上這類機油產品有的可能只是印上Mineral Oil意思是『礦物油』或是multi-grade的英文字,意思是『複級機油』,但是也有的機油產品上面並沒有印有上述的英文標示。而礦物油之所以被稱之為礦物油,乃在於此類機油是直接由地底下挖出的原油,然後再加以提煉而成,這就是礦物油的由來。事實上礦物油由於其中的分子結構存在著部份的支鏈,而這些存在的支鏈往往在潤滑過程中卻容易發生斷裂,因此在激烈的操駕情況下,較為容易產生機油裂解變質。

 

五、機油黏度指數的意義

在選擇機油的時候,許多人第一個選擇都是以機油的黏度為指標,但是在這裡必需提醒使用者的是,我們一般所理解的黏度與一般我們看到的黏度指數不太一樣,黏度指的是機油在引擎內抵抗磨擦力的抗剪性,而黏度指數是指機油在不同溫度下的黏度變化程度,黏度指數愈低,代表在相同溫度下,機油的流動性愈低,反之,黏度指數愈高,即代表在相同的溫度下,機油有更佳的流動性。一般說來,機油都會有溫度低變濃,溫度高則變薄的特性,一旦機油的黏度指數太低,便意味著機油很容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,而無法提供全時的潤滑效果。想要使機油即使在引擎持續維持高溫時,又可以同時擁有高黏度指數的穩定度,於是便有複級黏度指數機油的誕生,複級黏度指數中的W是指冬季的意思,即該種潤滑油適合於寒冷天氣下使用,不含W字母的類別適合在較高溫度下使用,數字較小的油較稀薄,反之數字大的則表示油較厚稠,如果某種潤滑油既通過低溫試驗,又可通過高溫試驗則稱為複級潤滑油,例如20W50,表示這款機油具有SAE20、30、40、50等單級指數黏度的特性,在引擎溫度最低時具有黏度指數20,但是隨著引擎溫度的升高,機油仍然可保有30、40甚至在最高溫度時可以達到50的黏度,簡單的說,就是20W50的機油同時符合SAE20W的零度高流動性,又符合SAE50的100度低流動性,可以提供引擎全時的保護,但是就算是複級機油,愈高溫度流動性還是愈高,只是變化率沒有單級油那麼快,而兩級的數字相差愈大變化率愈低。